
長江商報消息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圣經》馬太福音中的這句話,很適合于眼下銀行與企業間的融資關系。
10月14日上午,仙桃市主管中小企業發展、企業融資擔保等工作的經信委副主任周正平告訴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彭場鎮做無紡布的中小企業可謂“不愁吃、不愁穿”總有銀行上門主動要求放貸。
而眼下,當地紡布企業,并非資本之鷹的獵物,銀行成了吝嗇鬼“葛朗臺”,形成了馬太效應。
周正平介紹,在仙桃彭場鎮約5平方公里的鎮區上,集中了240余家與非織造布相關的企業。2005年,這里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非織造布制品名鎮”。“十二五”,彭場明確提出,打造“中國無紡布之都”。
但眼下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前,是無紡布企業風光的時候,彭場鎮集中了300余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到了2009年,這里無紡布企業銳減至178家。而到今年,受歐債危機等影響,生存下來的企業約240家。相比去年,有近三成的無紡布企業淘汰出局。
當地多位業界人士稱,風險與機遇并存。雖然彭場鎮的無紡布企業面臨眼下短暫的低迷期,但大面積的企業倒閉潮不會出現,而想要在彎道超越,好的發展還需借助資本。
無紡布之都陷入低迷期
10月13日中午,天空浮起的細雨,慢慢將彭場大道浸濕。
一分為三的彭場大道,聚集著彭場鎮主要的無紡布企業,它們或門對門,或一家緊挨著一家,沿彭場大道兩端排開。
無紡布曾占全國60%市場
現在是差錢的時候
早在2000年初,這種聚集效應,使得這里成為我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無紡布基地,其產量占了全國無紡布市場的60%以上。
當日中午1時許,在仙桃裕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大門口,三三兩兩的工人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進入工廠。
據了解,該工廠約有工人1500至1600人,全年產值達2.5億元,在當地屬于無紡布龍頭企業。
60余歲的門衛大爺告訴記者,他在這里守門已經三四年了,“今年以來,這里的生意并不好,工人干活也不規律,有活才來值班。全鎮的無紡布生產企業都有類似的情況。”
“較大壓力來自原材料的上漲。”該公司一副總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國內原油成本近兩年上漲幅度達20%至30%,加上人力成本上漲15%至20%,現在是企業差錢的時候。”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由仙桃市經信委組織的銀企對接活動中,裕民公司與銀行達成一定的授信額度。
“無紡布生產、加工進入低迷期,這不是哪一個人的事。”這位副總備感無奈,歐債危機等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讓鎮上出口歐美的企業吃力不少。
緊挨裕民公司左側的是仙桃市順發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負責產品出口副總經理陳建民告訴記者,該公司以無紡布加工為主,有員工300至400人左右,70%至80%的無紡布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但受歐債危機影響,與往年同期相比,企業出口訂單下降10%左右。
“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無紡布企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陳建民說,“近來年,無紡布成品整體價格約1.5萬元,價格波動不大,但最要命的是,市場行情一路走下坡路,而人力成本卻上漲二成左右。”
無紡布企業個頭都不大
貸款額不高,不會大面積倒閉
“有項目才貸款投資,現在這行情,哪敢貸款投資呢?”仙桃市耘天防護用品有限公司離順發公司僅幾步之遙,在辦公室抱著外孫的總經理劉新啟對中小企業融資有著自己想法。
近期,劉新啟在不斷關注著溫州企業老板外逃一事。他說,彭場鎮的無紡布企業,靠的都是原始資本的積累,多以單個企業貸款,且貸款額度并不多為主。而溫州企業貸款搞的是“連貸制”:幾家企業或人個捆綁在一起向銀行貸款,一貸就是幾個億,甚至上十億元,“但倘若一家出事,其他必將受到牽連。”多位當地業界人士稱,風險與機遇并存。雖然彭場鎮的無紡布企業面臨眼下短暫的低迷期,但大面積的企業倒閉潮不會在這里出現,而想要在彎道超越,好的發展還需借助資本之力。
仙桃市經信委副主任周正平:
成立發展基金幫企業渡難關
我們要發揮民間機構組織平臺,摒棄單打獨斗的習慣;同時,還將盡快引進沿海健康的投資機制,走有商會性質的民間融資模式;最終的目標是,成立無紡布企業發展基金。
多家聯保,保資金充足
長江商報:在彭場的調查中,企業老板均覺得現在生意不好做了。如何保證無紡布企業在市場低迷期,能成功向銀行貸到款呢?
周正平:銀行也是企業,也講究一定的風險,超出了各家所貸額度,他們還得向上級銀行匯報。貸款一走上匯報程序,企業就拖不起,企業貸款額度也受到了限制。如何突破這個瓶頸?目前可行且正在做的就是幾家銀行聯合起來一起向企業授信,將各自的貸款額度發揮到極致。
長江商報:到目前為止,全市組織過幾個銀企對接會?
周正平:一共組織過4場銀企對接會,其中有一場是專門針對彭場鎮無紡布企業的,當時參會的企業僅十余家,目前具體授信總額度還沒有統計出來。
長江商報:連日的調查中,有企業反映,在貸款過程中,某些費用重復收費,這無形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周正平:從今年9月份起,仙桃市物價局等單位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抵押貸款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對企業抵押貸款重復收費的部分項目進行減免,該通知正式從今年10月份執行。
同時,該通知還列出,在擔保收費方面,仙桃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是政府扶持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非盈利機構,為試點企業貸款擔保收費按財政部規定的標準給予優惠,擔保率按1.5%至1.8%收取。
企業要善于跟銀行打交道
長江商報:企業貸了款,卻想盡快還完貸款。你如何理解這些企業的想法呢?
周正平:作為企業,要愿意跟銀行來往,善于跟銀行打交道,要多學會借政府平臺,推介自己的企業,讓企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的企業,銀行也愛主動搭訕。
長江商報:有企業主向記者反映,為了能貸到款,銀行可以蹲點企業,直接了解企業財務狀況,方便放貸。
周正平:我認為這個方案可行性不大。目前仙桃市有中小企業3000余家,上規模企業達417家。要讓銀行一家家派人蹲點考察指點,現實操作起來將會有困難。
長江商報:有什么更有效的辦法解決企業想“被蹲點”的問題呢?
周正平:加強中介機構的介入,將能有效解決企業想被“被蹲點”的問題。但現實是,目前在彭場鎮的中小無紡布企業主個人素質參差不齊。有些企業根本不愛跟銀行或擔保中介接觸,不愿意將企業財務狀況給外人看。當想到向銀行貸款時,將企業總資產吹成上千萬或上億,你說這誰信。當企業向國家納稅時,總資產卻“縮水”成了百萬企業。這樣一來,企業自然貸款難。這就是典型的兩條跛腳走路的企業。
長江商報:如何“醫治”兩條跛腳走路企業?
周正平:要從三方面“下藥”。企業老板要有樹立社會公眾形象的意識,同時企業信譽度、法人誠信度兩方面也要全面納入貸款考察的要求中。
長江商報:你主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多年,你覺得影響中小企業主不愛與銀行打交通的原因在哪里?
周正平:在彭場鎮內,無紡布企業老板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企業融資的意識。但這些都要企業老板素質再高些,企業老板的眼界也要更開闊些。
在今年的四次銀企對接中,真正有意識想通過這個平臺融資的無紡布企業,不到20家,很少。從整體上分成三個層次,臺企及外資企業在企業融資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較高,其次為原國有企業改制成私有企業的企業老板。最后就是私有企業小老板,這類老板中也出現兩類,一類受到高等教育的,個人素質較高,還有一部分老板的個人素質,那實在不敢恭維。
將成立企業發展基金
長江商報:目前正在做的解決彭場當地無紡布企業融資難的措施有哪些?
周正平:為什么溫州融資很活躍?其實這些跟當地融資渠道有關。
當地企業與商會或企業協會捆綁在一起向銀行借貸,這種方式來錢非?,但這種融資渠道的風險也極高。我們要發揮民間機構組織平臺,摒棄單打獨斗的習慣。但這個過程,還需要政府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
同時,我們還將盡快引進沿海健康的投資機制,走有商會性質的民間融資模式,并以政府為指導,這樣才是當下有效、安全且來錢快的融資方式。但最終的目標是,成立彭場鎮無紡布企業發展基金。大家有多余閑錢時,多往里面放點;缺錢時,從基金里拿錢也方便快捷。
長江商報:這個基金會有企業主響應嗎?畢竟來參加銀企對接的無紡布企業主也不熱情。
周正平:這是一個好的融資發展方向。下一步,我們計劃搞一次摸底調查,看大家的積極性怎樣。政府為什么不支持,銀行為什么不貸款?其實,企業老板自己也得好好想想。
周正平說,今年仙桃市已落實4場銀企對接會,針對彭場鎮專門開了一場。雖然目前還沒有統計出銀企對接具體實現雙方融資額度,但當地政府部門計劃成立彭場鎮無紡布企業發展基金。在政府指導下,幫忙中小企業找快錢。
200萬元的貸款
等了兩個月
如何快點還清銀行的200萬元貸款,這是眼下仙桃德明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明超糾心的事:不想再向銀行貸款了。
10月13日下午,窗外秋風細雨,涼意陣陣。廖明超在辦公室里,心中對今年3月份貸的200萬企業流動資金深感焦慮。
今年3月份前,廖明超連接了幾筆出口大訂單,可手里的流動資金有些吃緊。為了讓公司運轉起來更靈活,他想到了向銀行貸款融資。
“前幾年,我也找銀行貸過款,深知想從銀行里借到錢,猶如搶人家心頭肉一樣難。”廖明超抽著煙,向記者講述今年再次貸款的經歷。
他說,由于今年銀根緊縮,貸款也不再像往年那樣順暢。在3月份開始有計劃向銀行貸款后,他向本市一家商業銀行提供了三大包公文袋復印材料。對于來回往市內奔波的趟數,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有一天因手續不齊,當天來回跑了三趟。
“有些打印的材料,基本上與上次貸款提交的材料一樣,但非要打,因為要走這道程序。”廖明超說,打印費只是小事,而高達上萬元的抵押轉讓手續費,對中小企業而言,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還只是開始,銀行審核材料、評估公司資產、實地審查等過程,至少要花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于廖明超這樣的老客戶,貸了幾年,每次貸款都要走這些手續,這被廖明超認為是“僵硬且重復”的“走過場”。
更讓廖明超不可接受的是,廠房加辦公大樓就在眼前,公司汽車也停在廠門口,“這些固定資產加起來,至少也值上千萬元,可從銀行貸出的款,卻是打了折。”
200萬!這是銀行最后給廖明超的回復。而這,與他最初計劃想貸的款,相差近兩倍。
一個月漫長的貸款金額審核期過了,接下來就是等待銀行何時放款。
時間就是金錢,企業等不起。
“企業真要錢急用,就差那一口氣時,如果半個月借不到手,這個企業早沒了。”廖明超說。這期間,他一直在糾結,也曾想到了找關系、借高利貸,但他認為,一個做實業的企業家,不能拿企業及員工的前途“開玩笑”。
直到今年5月份中旬,廖明超終于貸到了200萬元的流動資金。而此時距他向銀行借款的時間已過去兩個月。
銀行和企業應謀雙贏
貸到錢的廖明超時刻想的是:“有了錢,提前還完算了。”他已經連續向銀行貸款兩三年了,但總感到身心備受煎熬,低三下四,為企業發展所受的委屈,有幾人能知曉。
“找過關系,想找銀行授信,但坐在銀行負責人的辦公室里,有說有笑,而出了辦公室,卻是另外一回事。”他認為,銀行放貸不能搞“一刀切”,要對企業進行全面評估,如企業實力,企業法人收支、企業是否正當經營、企業法人個人誠信等方面。同時,適當放松抵押物標準,將企業的前景納入進來,銀行還可以派人蹲點重點企業,了解企業的核心,并為企業掌控風險。
“現在是無紡布短暫的低迷期,行業前景仍然向好,眼下市場的不穩定,才造成目前跌宕起伏的行情。”廖明超認為,造成目前企業難貸到款的原因之一是:銀行的馬太效應。無紡布企業需要錢時,卻得不到資金;而那一些資金充足的行業企業,不需要錢,銀行排隊找上門要放貸。
“銀行應當也要承擔風險。”廖明超這樣認為,價值至少上千萬的資產,只能貸到200萬元,“即使我破產了,拍賣廠房、機器、辦公樓,或者汽車等固定資產,完全可以還清200萬元,銀行貸款完全沒有半點風險。”銀行放貸寬與松?銀行與企業能否達成雙贏?銀行要轉換自身“定位”,將如何把錢收回來轉變成更加關注企業發展狀況,這樣才能雙贏。
|